2月27日,记者从中山市市场监管局获悉,截至2024年12月底,我市共登记注册各类经营主体689733户,同比增长6.92%,增速位居珠三角地级市第二,其中,企业占经营主体比例提升至40.91%。
2024年,我市净增市场主体近5万户,得益于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。图为东区长江市场(资料图片)。记者 冯明旻 摄
2024年,我市净增市场主体近5万户,得益于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。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,优化营商环境是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、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。2024年,市市场监管局全力推动各项改革政策落地生花,加快构建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,助推经营主体提质扩容、优化结构。
随着深中一体化的推进,市市场监管局顺势推进港澳自然人投资者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,实现证照联办全流程“零跑动”“无纸化”跨境通办,降低港澳投资者投资兴业的人工成本及时间成本。截至2024年12月底,全市共办理港澳自然人投资者设立登记业务1532笔。同时,依托中山市“一照通行”服务专区,提供同步联动办理14个部门39个涉企经营许可事项,实现港澳自然人投资者证照联办全流程“零跑动”“无纸化”跨境通办。 在食品经营领域,2024年,市市场监管局根据《中山市食品经营许可“一证多址”试点改革工作实施方案》,推进“一证多址”改革。同时,通过简化审批流程、减少申请材料、压缩审批时限等措施,为食品连锁经营企业提供更加便捷、高效的政务服务。此举,不仅有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,提高市场竞争力,还将进一步推动中山市食品经营行业健康有序发展。
为推进深中营商环境一体化建设,提升市场主体活力,市市场监管局出台《对标深圳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清单(2024-2025年)》,从优化市场准入环境、促进市场公平竞争、完善营商环境制度建设、健全商业纠纷解决机制、完善法律服务保障、创建开放式产业创新生态、完善贸易保障机制七大方面提出26项改革措施,深入推进深中营商环境一体化建设,推动市场监管领域营商环境提质增效、迭代升级。同时,出台提升经营主体活力精准帮扶措施,从优化经营主体准入准营退出环境、创新经营主体服务方式、助力经营主体提升竞争力、强化重点行业帮扶提升、健全精准长效监管机制五个方面实行35条精准帮扶措施,更好地服务中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